
作者:Ra Uru Hu
錄製於2006年10月20日
哈囉,歡迎收聽《沙瑪什之下》(Under Sahamsh)(沙瑪什為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太陽之神)。
這是從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沃夫岡.包立(Wolfgang Pauli)的想像開始的,他當初嘗試要解決一些基本的物理原則,卻無法提出解方,因此基本上就發明了某個東西來滿足等式的需求。他稱這東西是「微中子」。
真的是很棒的誕生方式,這種靈光一閃的啟發,因為它真的就是一種啟發,而我也經常在思考著這個廣大的微中子海洋,因為微中子海洋也就是意識的場域。很顯然地,當我們瞭解微中子的本質,知道我們所體驗的意識是以微中子作為媒介,同時也要認知到,絕大多數的微中子是恆星運作過程中的產物,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廣大二元宇宙中的一部分,這宇宙中有數不盡的恆星,產生了這個巨大的微中子場域。
微中子數量之多是難以想像的。把你的拇指和食指掐住,在那樣大小的空間裡,每秒鐘就有大約三兆個微中子通過。意識場域不僅是個場域,而是一片稠密的海洋,廣大的微中子海洋,而我們正是沉浸在這片意識的汪洋之中。正是透過這片意識的汪洋所帶來的印記,我們有了流日,有了人體圖上啟動的部分。這一切都是微中子海洋的副產品,而我們各自獨特的潛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過濾著微中子海洋所帶來的資訊。
我有好幾年的時間都在做入門介紹的課程,特別是關於設計的頭七年循環,而且會開玩笑地說自己是偉大的微中子銷售員,持續在傳遞微中子擁有質量的概念,儘管科學界尚未證實這件事。而透過瞭解微中子作為意識場域基礎的真確性,也就印證了人設圖的整個計算方式,讓我們知道,我們確實擁有一項工具能夠用來衡量與定義我們的獨特性。這一切都是因為微中子而成為可能。
我很喜歡帽子,而我有一頂最喜愛的帽子上面寫著「航行於微中子的海洋」。我想,對微中子海洋的覺察,帶給我的觸動比任何事物都還要深刻。那就像是老子的渦河,只不過還要更深刻,因為這不再是哲學的領域,而是關於每一刻生命存在的物理動能。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