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Ra Uru Hu
在神秘學裡最讓我著迷的是恆星。在那個對我來說有些怪異的時期裡,恆星真的是第一個深深吸引我的東西。我還記得坐在耶路撒冷的一間圖書館裡,看著來自中東關於恆星的古文獻,因為當時關於恆星的資訊很稀少。我閱讀到的東西給了我啟發,想要做一堂關於恆星的課程,試著為恆星的神話賦予一些機制的基礎。
我們生活在幻覺裡,不論是能夠理解或無法理解的幻覺。總之,這就只是個陳述。我們生活在這個幻覺裡,而讓這幻覺能夠發生作用的正是恆星。對我來說,在我生命的這個時刻,關於我自身觀點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不僅瞭解到恆星存在的機制為何,而且也瞭解到恆星存在的原因何在。
這是人類圖啟示中的一大驚奇,也就是揭示了我們實際上是沈浸在一片意識的汪洋裡,這片意識的汪洋是由所謂的微中子這種次原子粒子所組成。
這和一般的認知是非常不同的。而且這在科學界仍有很大的分歧,因為這需要重新評估宇宙中的質量本質。
微中子是恆星的產物。用比較詩意的說法,我會稱它們是恆星的氣息,但實際上它們是恆星的產物。我們透過人類圖系統瞭解到的是非常神奇的現象,也就是這片微中子的海洋是由資料流所組成,而這資料流則是源自天空中所有的星星。若沒有它們,也就不會有意識,雖說這聽起來有點平凡和簡化,但它們就是意識,它們就是意識的源頭。
對我來說,意識並非覺察——覺察是你在過濾意識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我們是自我覺察的。這項由過濾資料流所帶來的副產品,是我們對於自身獨特意識的一種幻覺。植物、細胞、昆蟲、哺乳類動物、無生物等物種或物體,都對那資料流有不同的詮釋。那本質上就是資料流。
當我們看著夜空,我對於自己所在之處總是感到很欣慰,因為這裡很少人為的光源,使得星空看起來格外壯闊,而且星空印照在海上時總有種特別的質感,閃爍的星光也給人一種水晶般的特質。那脈動的閃爍是如此強烈,讓人能夠很輕易地分辨金星、木星以及恆星。那脈動閃爍的星光幾乎有種催眠的魔力。
當我仰望著星空,總感覺自己是在傾盆大雨中仰著頭努力要睜開雙眼。對我來說,這很顯然是一種檢視自身存在的奇妙方式。我將自己的存在視為在物質海洋中移動的物體,是一種在不同密度頻率之間穿梭的頻率。我們的周遭存在著這個巨大的資料流汪洋。
節錄自《人類圖宇宙學七:恆星的本質》(Rave Cosmology VII: The Nature of the Stars)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