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Ra Uru Hu
人設圖提出了從來沒人說過的觀點:「你的腦袋不是用來做決定的。」
然而,做決定一直以來都是腦袋的工作:
-
- 「我創造了這個幻想,因此我要加以控制。」
- 「我會把它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 「我會依照我的意思來形塑它。」
不過,當然沒有人能夠用腦袋來創造、控制和形塑生命,因此當你把權威交給了腦袋,你就得承受無法覺察的後果。而當你無法覺察,生命就會給你帶來混亂,讓你在這個人類生活的世界裡只看到失衡和障礙。
阻擋你的是深沉的制約,這制約訓練你去聽從你的腦袋。看起來很正當合理,不是嗎?我則是覺得很有意思。畢竟,這一切都是因為腦袋才變得有可能:你我在這當下的交流、我們的人生。
腦袋會成為阻礙,是因為它做決定的方式所致;當你真的瞭解它做決定的方式,肯定會很驚恐,因為腦袋做決定的方式和你的真實本質無關。
大多人都會有白色的區域(開放的中心),有些人的開放區域很多。我希望你們思考一下這代表的意義。我們是一種生物型態,我們有與生俱來的繁衍驅動力,而繁衍意味著我們要和與我們有不同特質的人配對,讓基因能夠更豐富多元地延續下去。因此在我們的設計裡,我們開放的白色區域就擔任了接收器、感受體的功能。
在詩詞裡,感受體渴望、嚮往、熱烈期盼他們所缺乏的事物,甚至能為其消瘦、枯萎。基因的繁衍驅動力對人類的影響程度是難以想像的。想一想,當你來到這世界上,這些白色的區域接收了來自父母的制約,那能量流入又流走,你無法捉住它,因此讓你受到誘惑,想要擁有那些你沒有的能量,在你的體內起了化學變化,對你說著:「是的,沒錯,去追求它吧。」
要知道你的頭腦是直接和你自身的開放區域連結的,而這些開放區域則會制約了你的腦袋做決定的方式。思考一下非我有多麼的複雜,也想一想這些所謂的能量中心非我策略會對腦袋運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當你看著某個人的圖,看著圖中的定義,你會看到,定義只會給你一個單一的策略和單一的權威。這就是機制,只要你遵循這機制,就是正確的運作。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