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 Uru Hu

兩個壓力中心:根部中心 和 頭部中心

在人類圖系統裡有兩個壓力中心,也就是根部中心和頭部中心。這兩個壓力中心非常、非常重要,但卻經常遭到忽視。

你可以去觀察人體圖裡的能量迴路。人體圖是一張詳盡的地圖,可以有好幾種方式來檢視,其中一種方式是去看道路和隧道的部分,所謂的道路就是黑色的個性面,而隧道就是紅色的設計面。

但這個實際的地圖是以迴路的方式呈現。而迴路還分成幾個類別,其中一個主要的類別就是流過覺察中心的迴路。

三個覺察中心:脾中心、心智中心、情緒中心

人類圖系統裡有三個覺察中心:脾中心(直覺中心)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我們根本的生存意識,我們會稱為直覺、本能、或判斷;心智中心是我們的頭腦意識,而頭腦並非我們的內在權威,不是我們可以賴以做決定的地方,但它卻又經常是我們生命中的主導力量;另外還有擁有最終將進化為完全覺察中心潛能的情緒中心。

覺察中心有許多共同點,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有著恐懼的主題。覺察意識是受到恐懼所驅動的。而在觀察人體圖的設計、觀察人體圖的迴路時,有些能量流是會通過覺察中心的。這些能量流都是源自於壓力中心,流過覺察中心,最終在喉嚨中心找到出口。

我們這次要來看看從頭部中心流過心智中心抵達喉嚨中心的幾個能量流。這些能量流及其運作是人類最有認同感的部分。換句話說,所有的人類都會把焦點放在這些源自壓力中心的能量流上。也就是說,我們是個處在壓力下的物種。

頭部中心

頭部中心是靈感啟發的中心。頭部中心最佳的代表意象,就是在那三角形內有個大大的問號。這一切都是關於要去找到答案的壓力。關於人類這個物種,最重要需要瞭解的一件事就是,我們都承受了要找到解答的巨大壓力。而在頭腦中,我們只有三種方式能夠找到解答。一種是以抽象的方式:我們可以透過反思來找到解答,換句話說,就是去反思過去的事情。第二種是以邏輯的方式:我們可以透過投射未來,去找到解答。最後我們也可以透過個體的方式:也就是突然有了靈感啟發而得到解答。

所以,當我們觀察頭部中心,我們會看到這三種壓力。我們有抽象的壓力,這是種困惑的壓力。我們有63號閘門的邏輯壓力,63號閘門是懷疑的閘門,相對於64號困惑的閘門。不管這壓力是源自於困惑或源自於懷疑,目標都是要找出答案。

而在中間則是61號閘門,這是單純想要知道的壓力。事實上,這是純粹的壓力,想要知道他人不知道的事情。這是集體迴路和個體迴路的主要差異。當你去觀察集體迴路的腦袋,那是所羅門王的世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了無新意。但當你觀察個體迴路的運作,你總是看到世界上冒出新奇的事物:突變、變異的想法、變動的概念。

能量流機制:邏輯迴路

那麼,我們來看看能量流是如何運作,先從63號閘門懷疑的閘門開始。這股壓力位於頭部中心,並且指向心智中心,而心智中心是負責概念化的中心。63號閘門的對向閘門是4號閘門年少無知,也是公式化的閘門。因此,懷疑的壓力會激發公式準則,解開懷疑的原因,或者解開為何需要懷疑的原因,並且產生一套規則。

接著能量流在腦袋中交錯,在人體圖中交錯,流向17號閘門,當能量流來到17號閘門時,17號閘門成了這個概念化過程的尾聲,換句話說,17號閘門跟隨的閘門會將前面歸納出的準則轉化成為自身的見解主張。所以,我們是從一項懷疑開始,而這懷疑的壓力驅動了尋找答案的需求,進而獲得某種公式準則,然後這解答會轉化為意見看法,最後透過喉嚨中心表達出來。當能量流來到喉嚨中心的62號閘門微小的優勢閘門時,也就是來到了細節的閘門,並將細節作為事實來呈現。

這是心智的能量流,是頭腦的邏輯能量流,從頭部中心的懷疑壓力啟動,這股壓力推動著概念化的需求,懷疑帶來提出公式準則的需求,公式準則帶來意見看法,而意見看法則需要透過以事實表達來做為呈現。要順道一提的是,這並不意味著過程中所得到的解答就是對的,不意味著那所構成的見解主張就是對的,也不意味其所呈現的細節就是正確的。這純粹就是個運作過程。

要瞭解我們身而為人的本質,關於人類的一切,所有最根本的運作過程,都可以在人體圖內找到。但最重要的是,要瞭解到我們所有人都承受了許多的壓力,而且也要認知到,我們在這一切過程中若要能夠正確運作,唯一的方式就是依循自己的本質且不受阻擾,我們必須要遵循自身的內在權威和策略。

抽象迴路能量流:關於過去的困惑

抽象迴路從頭部中心的64號閘門開始。要記得,頭部中心是個壓力中心,是想要找到答案的壓力,而這壓力有幾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在抽象迴路裡,這壓力是要在過去裡找到答案,而我們體驗這壓力的方式,就是我們對於過去會感到困惑。當然,困惑帶來的壓力就會驅使我們去找方法解決或消除這些困惑。這會帶我們來到身為覺察中心的心智中心。能量流是從壓力中心展開,並且會流過覺察中心。

64號閘門的對向閘門是47號閘門壓迫的閘門,這閘門試著要在事物裡找到意義。邏輯迴路是從懷疑出發去尋找公式,而抽象迴路則是從困惑出發,但並不是要尋找任何精確的事物,只是試著要找到事物的意義。

當我們觀察頭腦層面的邏輯和抽象迴路運作,兩個能量流會在心智中心內交叉,就和實體大腦的架構也是交叉運作一樣。從47號閘門,能量流會交叉流向11號閘門。邏輯迴路試著把公式轉化成見解主張,但由於抽象迴路是奠基於對事物的感受,抽象迴路會帶來的是想法,也就是11號閘門和平閘門的特質。而想法若要具體化會去尋找出口,這個出口就在喉嚨中心的56號閘門流浪者的閘門。

流浪者的閘門是個非常特別的閘門,這是個說故事的閘門。思考一下56號閘門與62號閘門之間的關係與差異,62號閘門是細節與事實的閘門,是邏輯的表達,而56號閘門則是關於故事中的希望與絕望。相關的價值或者資訊必須要透過故事本身來傳遞,就像是寓言故事一樣。這兩個閘門都帶有出色的蛻變能力。

邏輯迴路的17號閘門意見的閘門,以及抽象迴路的11閘門想法的閘門,是象徵我們雙眼的閘門,也就是說,17號閘門是邏輯之眼,而11號閘門是抽象之眼。

當我們看到集體迴路裡的蛻變,不管是抽象或邏輯,都是一種內在視覺轉化成為語言。因為從頭部中心到喉嚨的能量流都是要尋求表達的,尋求透過語言來表達。集體迴路會將視覺轉化為語言。

個體迴路能量流

個體迴路則有所不同,個體迴路能量流是從61號閘門開始,從中央流過,沒有交叉。前面看到邏輯迴路和抽象迴路是基於當下的事實和過去的歷史在運作:邏輯迴路是根據當下所知來推測可以想像的未來,而抽象迴路則是要理解過去的意義,才能清楚現在。懷疑和困惑都是以發生的事為基礎,但61號閘門則是試著找出沒有發生的事,也就是說,要試著去找到世界上還不存在的那些獨特且帶來改變的思緒。

這股壓力認為一定還有個尚未存在的問題是可以被解答的,當這壓力來到心智中心,透過24號閘門回歸的閘門做概念化,會成為一個反覆不斷的過程。換句話說,這過程就像是看著空蕩蕩的夜晚,等待、等待、等待一個有所不同的時刻出現,那就是個突變的時刻、是個茅塞頓開的時刻。

而在這個存在某種獨特概念的時刻裡,帶來了突破的潛力,也就是43號閘門洞見的閘門。有趣的是,當你去看心智中心那三個指向喉嚨中心的閘門,我們已經討論過17號閘門和11號閘門是代表視覺,而個體迴路的閘門則代表著聽覺,整個個體迴路都和聽覺有關。

邏輯迴路和抽象迴路可能將影像轉化為語言。但從43號閘門走向23號閘門分離的閘門,來到這解說的閘門是為了要能夠解釋新的事物,因此從43號閘門走向23號閘門的能量流並不是將視覺轉化為語言,而是將內在的語言轉化為外在的語言,這才是真正的轉譯。

要瞭解43/23的獨特之處是,其運作會讓他人極難理解這些人。他們說的事情很難讓人找到合理的意涵,他們能做的就是試著解釋這些沒有任何參考資訊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43/23這條架構的通道會被稱作天才與怪人的通道。獨特、原創、且可帶來改變的東西,是需要被賦予架構而加以解釋的,否則就無法被集體迴路給接納。如果無法被集體迴路給接納,那也就等於是失敗的突變。

本文節錄自2004年3月6日及7日錄製的《每日觀察》(Daily View)。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