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ela Swann-Herbert

不管你的設計中情緒中心是有定義的還是開放無定義的,與情緒共生可能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難題。

我是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在我接觸人設圖之前,我曾經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想要改變自己,試圖要改善自己,讓自己成為更討喜的人。我的腦袋告訴我,我首要必須做的事情,就是不再這麼情緒化。

那時候,我還沒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波。對於我的感覺,我都會有很多理由去加以解釋,但我卻沒有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持續在變化的。同時,我也陷入了大肆責怪他人的循環裡,告訴他人我認為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我也因此必須面對這作法所造成的情緒反彈。讓情緒成為我做決定的權威這種概念,跟我的經歷是如此相互違背,因此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真的能覺察到情緒,並且找到情緒清明。

在實驗人設圖的十八年來,我發現一些很有幫助的概念,可以給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以及選擇和情緒有定義者相處的人參考。

給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

  1. 身體才是我們體驗感覺的媒介,腦袋並非體驗的媒介。要學著去留意身體的緊張感,這就是你的情緒波正在運作。
  1. 去觀察腦袋給這些緊張感所貼的標籤,看看腦袋是怎麼把這些標籤視為問題或解讀成引發情緒的原因。實際上,腦袋是在為這些感覺編造故事。情緒中心並沒有邏輯和理性,純粹是情緒的化學作用。情緒人可能某天是哭喪著臉出門倒垃圾,隔天卻又在倒垃圾時開心唱著歌。倒垃圾並不是引起這些情緒的原因,純粹就只是他們的情緒波在運作而已。
  1. 當你需要做決定時,先緩緩。這些決定包括寄出電子郵件、發送簡訊、和購買物品等等。如果想要送出訊息、發表看法、或購買東西的強烈慾望隔天就消退了,那就表示這不是你該做的事。所有和其他人事物有關的事情,務必要再次被詢問、再次被邀請、或再次告知,讓你能再次確認是否還對該決定感到緊張。如果已經不再感到緊張,那就可以進行了。如果再次確認的過程又引發緊張感,那你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感受情緒波。
  1. 情緒波的高低起伏都是只給你自己經歷體驗的。如果你發覺有情緒升高或情緒低落的情況,那就是個訊號在告訴你,你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唯有當你獨處的時候,你才能夠觀察自身的情緒波感受。一旦有人進入了你的能量場,你就無法完全排除他人的制約影響。
  1. 情緒清明有可能感覺像是完全沒有情緒,因為那是種沒有緊張感的狀態。情緒清明可能感覺很中性、很平衡,像是種內在的平靜。當我們經歷情緒清明時,我們不會感到興奮,也不會感到畏懼。那種感覺很可能就像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那樣平常。
  1. 情緒高點並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生命並不是要來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情緒高漲。腦袋可能會想要操控你的生命,讓你的生命不會經歷情緒低潮,或者會在你情緒低潮時試圖把你拉進情緒高峰。然而,情緒是會上下起伏的:情緒下滑後必定會再回升;情緒上揚後也必定會再回落。
  1. 情緒波來到了低點,並不是什麼問題,不需要去解決。我們經常會害怕情緒低潮永遠不會結束,也可能會形成一種腦袋的習慣去試圖迫使(情緒波)感受改變,這類習慣包括大吃大喝、服用藥物、酗酒、和過度運動等等,這些都是情緒人可能會用來試圖麻痺自己,讓自己不須感受情緒低潮的方法。在與情緒共存的生活中,憂鬱是很自然的一部分。獨自探索自身的情緒低潮,去找到能夠讓你以有創造力的方式來探索這些感覺的空間。所有人都帶有創造力的天賦,能夠歌唱、舞蹈、創作詩詞、繪畫、雕塑、園藝、編織等等。而且這過程無關於要透過腦袋去評判自己的創意「好不好」,而是關於去體驗你獨特創意的自我表達。憂鬱就像是謬思女神,是召喚著你的靈感來源。
  1. 「當下沒有真相」意味著你無法擷取自己在某個當下的感受,而去認定你對某事物的體驗在所有時刻都會維持同樣的感受。「當下沒有真相」的意思是,情緒波會帶給你智慧,不是頭腦的智慧,而是非線性、非語言、以感受為基礎的智慧,去指引著身體經歷人生。情緒人生不是各種心血來潮的探索,而且也沒有絕對的最終結果,而是一波又一波的情緒與資訊,可以去觀察,但不能去控制、催趕,也不能透過腦袋去解讀。
  1. 情緒覺察能帶來心靈的交流。情緒表達的潛能是關於深感意識的交流。他人或許能夠感覺到你的深感意識,但你必須先在自身內在找到這層意識。和自己的情緒波有深刻的連結,也就是和他人心靈交流的開端。

給情緒中心無定義的人:

  1. 就算情緒人說都是你的錯,那並不是「你的錯」。不管情緒人跟你說什麼或者對你大吼大叫著,情緒中心的情緒並不是針對他人的。即使你接收了別人的情緒,甚至感同身受,那情緒並不是你的問題。
  1. 你的情緒中心並沒有固定一致的處理情緒方式,但當你被某人情緒波的高點或低點所制約時,你可能會有重複出現的感受:你可能會想哭、哽咽無法言語、 呼吸急促、緊張胃痛、或者暫時性的消化不良。
  1. 你可以透過對他人情緒波的觀察而有所警覺。當他們在情緒高點或低點時,就離開他們一會。不過,要讓他們知道你需要一些空間,而且你會再回來,你也很樂意過一陣子再來討論這件事,但不是現在討論;否則,你可能會因為離開、因為沒有陪伴而被捲入情緒風暴中,並且因為那些被他們腦袋給錯誤解讀成問題的情緒而陷入爭吵。
  1. 當你接收他人情緒時會有放大的效應,你會當成自身的情緒並且用放大的能量去呈現,也就是所謂的「小題大作」。這種放大的體驗是要協助你辨別情緒能量,而不是讓你去把它誤認為是自己的情緒。就像是用手指出來一樣,放大的效應是要引導你去觀察自己對這機制的體驗,指引你去了解這些外來能量的機制,但不是被腦袋給誤導了。
  1. 學習辨別和觀察自身開放區域的運作機制,觀察每次你遇到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你是否留意到有什麼變化。你對於40-37通道能量的感受為何?對於59-6通道能量的感受如何?當你和這些情緒能量接觸時,是否學習到關於這些能量的特質?休眠閘門也是你了解自己如何處理情緒能量的管道,這些位於未定義中心的閘門開放著準備接收對向閘門的能量。而這些啟動閘門也點出了我們要來學習的特定能量特質。開放情緒中心內的休眠閘門,或者是連接情緒中心通道上的啟動閘門,都給了我們機會去學習如何處理他人或流日帶來的特定情緒能量。
  1. 要記得,對情緒人來說,情緒波雖會帶來智慧,但情緒波並非直線運作的。情緒帶來的智慧無關語言,且需要一些時間才會顯現。在當下是沒有真相的,需要時間來達到情緒清明。當情緒人在經歷情緒波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無法表達他們的感受。
  1. 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並不適合心血來潮說做就做。如果你是自發性的設計,那很棒,但別預期情緒人會有和你一樣的步調。他們可能需要很多的前置時間,做決定時需要時間獲得情緒清明,出門前也需要時間準備,要花一些時間去停下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所以別預期他們可以說走就走。
  1. 情緒人不需要透過許多問題來做一項決定。他們只需要一個問題、一項邀請、或者一次告知的機會,就能啟動情緒波。就像石子在池塘裡引起的漣漪,一個問題就能帶著他們經歷情緒波。太多不同的問題反而會造成許多的情緒波。而一旦情緒人達到情緒清明,他們需要再次被詢問、被邀請、或再次有機會告知,來確認他們對這項決定不再感到緊張。
  1. 別去招惹麻煩。雖說沒有必要避開衝突和真相,但是,時機也很重要。等到情緒人恢復平靜後,再試著跟他們討論,確保你不再接收到一波高漲的情緒能量。
  1. 有定義的情緒中心帶著人類真實心靈交流的潛能。而大多數的人都還沒達到心靈交流的層面,我們大多是透過腦袋在溝通的,這和心靈交流是很不同的。對於開放的情緒中心來說,要體驗心靈交流,需要從覺察自己身體獨特的頻率開始,找到自己的本質,而且也接受有些特質並不是屬於你的。當我們能夠覺察自己,才會擁有透過非語言、非肢體、非腦袋分享的潛能,也就是心靈上的交流。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