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 Uru Hu

一般細胞循環會經歷七年時間。生命頭七年會受到最強烈的制約。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開放中心的「非我」策略會確立一個人做決定的模式。

在這個時期裡,沒有覺察的父母會助長小孩的非我策略。瞭解你的小孩的類型和權威,會改變你和他們互動的方式,同時也會轉變他們的人生,給小孩一個做自己的舞台。

和類型本身近乎同等重要的是情緒中心。情緒中心是我們當前進化過程中真正的焦點,情緒中心基本上定義了生而為人的本質。當我們在看情緒中心時,我們在看的是兩種現象。

我們在看有定義的情緒中心時,看到的是持續的情緒波運作,而我們在看無定義的情緒中心時,看到的是開放承接情緒波制約的情況。

情緒中心有定義的孩童

首先,我們要來看情緒中心有定義的小孩。想想那會是什麼情況。關於情緒中心要瞭解的一件事情是,當情緒中心有定義時,它一定是內在權威。而關於情緒中心有定義的小孩,有件事需要瞭解。

他們是在週波中運作,對他們來說,當下是沒有真相的。瞭解這件事非常重要,當你試著要跟他們溝通,想要釐清某件事,你未必能在當下問到真相

你問到的是他們當時情緒波狀態下的主觀觀點。情緒有定義的孩童是隨著情緒上下波動的。這小孩的情緒狀態有時高昂,有時低落,通常會被認為很難搞。但話說回來,就如同情緒有定義的人必須學習更有耐心,他們的父母同樣需要學習耐性,特別是那些被情緒中心制約的父母。

在面對情緒有定義的小孩時,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能夠掌握時間的概念。對小孩來說,時間是不太容易瞭解的,要花許多年的時間才能讓時間的概念成形。對情緒有定義的人來說,時間是他們最大的盟友,唯有透過等待情緒波運作,情緒有定義的人才能獲得清晰。

清晰。要知道,清晰並不等同於確定。情緒人永遠不可能百分之百清晰,或許能夠接近那狀態,但永遠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而他們等待得越久,就能夠越清晰。當然啦,對小孩來說,他們都被要求要在人生中積極主動。但要能夠讓他們看見他們做決定的過程需要等待情緒波運作,那感覺就像是你要給小孩舉行生日派對。

如果你有個情緒有定義的小孩,你想要送他生日禮物,而且你想要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並不能臨時問這小孩想要什麼,然後就接受了他在當下的答案。你不能。因為在那當下的答案,可能會被他當時在電視上或其他地方看到的某個東西所影響。

在那當下,那對他們來說會是最讓他們興奮的東西,而且他們可能正處於情緒高點。他們會大叫著「對對對!」這就是他們想要的,而且他們可能一直煩你說:「我可以買這個嗎?」諸如此類的。然而,幾天後,他們就不再吵了。這種玩具就是,當你買給一個情緒有定義的小孩,他們玩個一天,然後就把它丟在某個角落裡,讓你很困惑為什麼他們當初一直吵著要。是這樣的,面對情緒有定義的小孩,你要瞭解關於他們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們會很深刻地接收事物,但他們無法立即消化吸收。這需要時間。他們必須要把資訊加以處理。他們需要先睡一覺再說。他們必須學習瞭解到,對他們來說,不在當下做決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可以教導你的情緒定義小孩這一點,那麼你也就是給了他們一份大禮,讓他們能夠在人生中平靜地接納自身情緒系統的反覆無常。

情緒中心無定義的孩童

最受煩擾的小孩則是生來情緒中心沒有定義的小孩。人類圖系統廣泛地討論了非我的本質,也就是指那些沒有活出自身真實本質的人,他們的頭腦運作方式。而非我是從開放中心擷取其策略,因為,開放中心是主要的制約來源。無定義的情緒中心會帶來的策略是逃避衝突與真相。

當你有個開放的中心,它並不是壞掉的,它也不是空的,它並不需要修理。它就只是開放的,它對制約開放,也對連結開放。而當連結出現時,如果你有個開放的情緒中心,而某人定義了你的情緒中心,不論是因為帶來對向的閘門連結通道定義,或者他們本身的情緒中心就是有定義的,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在開放中心身上發生的事情就是,它會放大它所接收的能量。

想想情緒中心沒有定義的小孩,可能父母或其中一人的情緒中心有定義,或者父母或其中一人會透過連結接通了小孩的情緒中心。想想那小孩會有的體驗。當媽媽沮喪時,那小孩會更沮喪。當爸爸生氣時,那小孩會更生氣。

換句話說,它放大了它所接收的情緒能量,而這當然會讓那小孩非常、非常不舒服。而這些小孩也是被嚴重誤解的,尤其是被自己的母親誤解。因為,這些小孩實際上會採取的作法就是逃避衝突。他們能夠從能量場上立即感覺到他人的情緒,而當他們感覺到媽媽心情不好時,他們會盡一切努力不去打擾媽媽。這叫做不要自討苦吃。他們從小就學會了裝作乖寶寶,一切都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想想這些情緒中心沒有定義的小孩長大後會是什麼情況,他們頭腦的非我運作,在面對情緒能量時,會盡一切所能去避免衝突。而為了這麼做,他們也就開始活在謊言當中!這些人從非常、非常、非常年幼開始,在他們學講話前,在他們學走路前,他們就已經透過這個非我的制約在運作了。若要養育一個情緒沒有定義的小孩,讓他們的本質不受到侵擾,父母本身就必須瞭解他們的設計,別無他法。

我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協助過許多情緒無定義的青少年,對這些小孩來說,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他們可能會被送去管教,可能是被父母送去各種機構,或者被父母強迫吃下各種可怕的藥物,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小孩喜怒無常、很失控,但事實上,他們就像黃瓜一樣冷靜。

失調又喜怒無常的其實是其他人,通常是父母。情緒有定義的父親每天帶著挫折與憤怒回家,這些情緒並沒有圍欄阻隔起來,而小孩立即就接收到了。是的,有許多小孩終其一生都在逃避衝突與真相。還有些小孩則是會在這種能量中爆炸。

如果你是父母,你的情緒中心有定義,而且你有個情緒中心沒有定義的小孩,你能夠有愛地對待他們的唯一方式,就是當你的情緒低落時,盡可能地遠離他們!不要感染他們。當他們懂事時,你可以告訴他們說:「是我的緣故,不是因為你。我今天過得很糟。但是你不要也感染了壞心情。你可以到別的地方去玩耍。」這門知識的美好之處就在於,它給了每個人一個機會學習如何尊重地對待他人。

這是這門知識的核心,也就是要尊重每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這無關強制灌輸或教育,當然教育可以有助於每個人瞭解自己,瞭解程式的運作方式。但這知識的重點在於純粹地認知到,每個人都有權利依照自身的本質被對待,而透過這麼做,你也等於幫助了他們。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