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趣談

Ra 講過一個關於類型的笑話:

一位幼兒園老師帶著四個小朋友去遊戲室,這四個小朋友分別是顯示者、生產者、投射者、和反映者。

老師發現遊戲室的磁磚地板才剛清洗過,但還來不及轉身提醒小朋友,顯示者已經衝進遊戲室、滑倒、撞到桌子,桌上的東西散落一地。

老師還在訓誡顯示者時,生產者已經做出回應,忙著收拾地上的東西。

老師轉向旁觀的投射者,用挖苦的口吻說:「你要來幫忙嗎?」

投射者馬上評論著生產者,指出他把紙張放錯位置了。

然後老師注意到在一旁看著整件事發生的反映者。老師問:「那你呢?」

反映者回說:「那不是我弄的。」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出處:Jovian Archive Newletter


希望與痛苦的週波

作者:Ra Uru Hu

在人類圖系統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情緒中心(太陽神經叢)。太陽神經叢是我們的情緒源頭。情緒系統是個動力中心,是非常強有力的馬達。而這個情緒系統的馬達是以週波形式在運作的。

每個覺察中心都有獨特的頻率。脾中心(直覺中心)是運行於當下的免疫系統,是自發性的,是關於生存的。頭腦覺察意識的心智中心,是時時刻刻都在作用的。而情緒中心的運作則是呈週期波動的。根據我所獲取的知識,情緒中心從數千年前展開了轉變的過程,邁向成為完全的覺察意識,心靈的覺察意識。

其潛能深埋在情緒系統表層的動能之下。唯有情緒系統被正確的理解,那心靈意識才有可能開始浮現。

這個動力馬達的週波,是個希望與痛苦的週波。當一切都很美好的時候,這個週波會升上希望的頂端,然後當一切很糟糕的時候,這個週波又會滑落到痛苦的深淵,之後又再上升、又再下降,從不停歇。我們雖在空間中移動,但實際上這個週波的走勢則是呈現螺旋循環的。

對情緒人來說,這是個無限的循環,不斷在希望和痛苦之間來回遊走。身為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終其一生都是在情緒週波的不同位置體驗著人生。

從人類圖分析的角度來看,只要情緒中心有定義,情緒中心就是那張圖的權威所在,情緒中心就會自動成為那人的內在權威,那人可以透過這內在權威對所有事情做出可靠的決定,不管是接受或拒絕。情緒內在權威,在當下是沒有真相的,是要經歷情緒週期的。

情緒人早上醒來,碰巧處於情緒的高點,他們覺得好極了,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光線好棒,家具、衣物、寵物、愛人,不管什麼看起來都很好。他們感覺棒透了。他們走到戶外,也覺得很美好。當他們和某人碰面,朋友或是洽商,不管是什麼情況,在那個感覺美好的當下,要給承諾很輕鬆自若,「好的」、「我會做這個」、「我會做那個」、「我要跟你在一起」,很容易跳進去做這樣的承諾。

隔天醒來,情緒走到不同波段了,他們不再覺得這麼充滿希望和興奮,他們正沉入痛苦之境。然後,他們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個可怕的錯誤,他們不應該跳進去的,現在該怎麼跳出來呢?在當下是看不到真相的!

情緒人要等到情緒週期走完,才能夠清晰。在情緒的兩端,不適合貿然行事。在情緒低點的絕望中不適合貿然行事,在情緒高點的興奮中也不適合貿然行事。需要等到情緒週期走完,才來做決定,而這對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來說極為困難。

人類圖是要讓人瞭解自身的機制,而不是去控制任何事物,你是無法控制情緒的。

情緒中心的頻率無關當下,也無關時間長短,而是以週波的形式在運行。情緒中心釋放出的週波,在我們的體驗中也就是希望與痛苦的循環、期望與失望的循環、喜悅與絕望的循環。我們的演化進程是要去瞭解情緒波、接受情緒波、最終將情緒昇華,為心靈意識打下根基。瞭解情緒動能的運作,是促成情緒穩定的先決條件。

在這時代裡,最重要的知識就是去瞭解情緒系統的本質,如此一來,才能讓我們所處的世界找到內在的平靜。當這門知識傳播開來,當我們開始對情緒波有所覺察,整個地球的氛圍才有可能改變。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


有定義的情緒系統

作者:Ra Uru Hu

今天我要來聊聊我們生命中帶來極大衝擊的能量之一,也就是情緒系統,以及情緒系統運作的方式。

這些年來,我用了許多時間來探討人類演進中的突變,也就是將情緒系統轉化成為人類的第三個覺察意識系統。然而,有件事非常重要,我們還不能認定人類現在的行為是受到情緒中心的覺察潛能所決定的,並不是這樣的。

情緒中心是我們體內四個動力中心的其中一個。它有非常強大的動能。從數據上來看,世界上有半數的人口情緒中心有定義,意味著有半數人口會受到另一半人口的情緒所制約。而這也意味著,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稠密的情緒環境裡。

兩種權威

在人類圖裡,我們一開始談論到情緒中心,都是要人們去瞭解一件非常基本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做出對自己正確的決定,而要以真我去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必須要遵循自身的內在權威。

在人類圖系統裡,有兩種權威,有內在權威,還有外在權威。外在權威是頭腦的舞台。我腦袋中的看法對你來說可能會很有價值,但在我為自己做決定時,我的腦袋對我自己並無價值。腦袋是外在權威。多數人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根據開放中心的非我制約,腦袋會被制約成為權威,成為冒牌的內在權威,我們也因此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

所以,關於情緒中心的本質,首先要認知到的是,當一個人的圖裡情緒中心是有定義的,那麼情緒中心就是那人的內在權威。換句話說,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要能正確地做決定,要能做出對自己有價值的決定,要能做出活出真我的決定,那麼他們做決定的過程就必須只能透過情緒中心的運作。

 

當下沒有真相

我們教導每個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去瞭解到,對他們來說,當下是沒有真相的。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當下沒有真相。我的意思是,當下是沒有絕對的真相的,並不是說當下絲毫沒有任何層面的真相。身為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就是要認知到,要能夠真正理解事物,就是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感受。

在本質上,這是個很棒的禮物。這和直覺權威非常不同,直覺權威只能在當下意識到某事物,而且從其本質上來看,他們也只能接受自己在當下所做的任何決定。這並不是意味著他們對這些事物看得非常透徹,而是意味著,他們的正確運作,就是要在當下對這些事物有自發性的回應。

身為情緒權威,也就擁有了將事物看得更深入透徹的機會。在面對情緒中心動能時,我們並不談覺察意識,我們談的是清晰、情緒清明。當然,清晰也不是意味著可以看到絕對清楚的程度。這是情緒權威最難以掌握的。情緒波是持續在運作的,就算經歷了一段時間,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肯定。

情緒人唯一百分之百肯定的就是,當下是沒有真相的。因為,情緒人永遠無法獲得絕對的清晰。這也是為什麼對情緒人來說,時間是最重要的盟友。

情緒以週波運作

情緒動能是以週波在運作的。這種週波是上下起伏的,從低點攀升至高點,再從高點回落至低點,而且從不停歇。你無法停止情緒波動,你也不可能去修理它,不是說吃了什麼萬靈丹就能讓你有更健康的情緒系統。

情緒人要瞭解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情緒化對他們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過,他們做決定的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他們的情緒運作是否會給自己帶來正確的事物。這一切的關鍵都在於耐心。

想想獲得清晰是如何運作的。由於情緒系統是波動的,也由於情緒波是情緒人理解周遭世界的方式,因此情緒人在情緒波的什麼位置,也會塑造了他們所處的世界。如果你在情緒波的低點,每件事看起來都會有點灰暗,你看到的每個事物都會是灰暗色調的,不過,實際情況未必真是這樣。

這能允許你窺見某事物真相的各個面向,因此你確實會看到存在這事物裡的陰暗面與光明面。但很重要的是要瞭解到,身為情緒人,你在經歷情緒波時,實際上是在收集各種面向的觀點。在慢慢札實地收集了各種觀點後,你就可以將這些觀點整合起來,並且獲得清晰。

 

時間框架

身為情緒人,你必須要瞭解情緒波運作有著不同的時間框架。有些情況下,你不需要很多時間就能獲得清晰。也有些情況或關係可能會需要很多、很多年,你才會獲得清晰,例如情緒人和家人的連結、和父母的連結、和兄弟姊妹的連結、和小孩的連結等,這些連結可能需要很漫長的過程,才會真的獲得清晰。

想像一下,如果所有的情緒人都能接受在當下沒有真相這個現實,那麼我們的世界會多麼不一樣。而耐心也可以為情緒人帶來很棒的收穫。畢竟,情緒很容易會被視為不好的東西,然而,事實上情緒是生命的重要元素,情緒是生命的驅動力,情緒也是生命的喜悅。情緒是推動我們走出去的力量,去找尋資源和食物,以及找尋其他許多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事物。

也正是情緒系統讓我們能夠享受身體的存在、享受戀愛、享受酒足飯飽、享受各種事物。當情緒人開始正確運作,當他們開始遵循自身的情緒權威,當他們開始有耐心,他們就能開始做出對自己正確的決定,如此一來,不僅他們自身的人生體驗會改變,同時他們也會改變了身旁人們的生活。

 

等待的重要

很重要的是要瞭解到,如果你是情緒人,對你來說,你此生要學習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可以讓別人來主導你何時做回應或者何時採取行動。這點非常重要。情緒人經常會被推著倉促行動。

這是實驗的一部份。這些年來,我持續觀察到情緒人在去制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情緒中心是非常強大的動力中心。有時候,等待會變得格外艱難。然而,每次你去實驗,每次你在做決定前先緩緩,每次你先把別人推開並告訴他們你需要時間消化、需要時間考慮,每次你這麼做了,你就越來越能從容遵循你的情緒權威並獲得清晰。

我的情緒中心是開放的。我瞭解情緒場域裡有多麼混亂。但我也很榮幸能結識情緒清明的情緒人,那是個很棒的體驗。沒什麼比情緒清明的情緒人更美好的了。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


愛 是什麼?

作者:Laveena Archers

要是你問物理學家,他們會告訴你說愛是化學作用。問浪漫主義者,他們會說愛是造就許多偉大故事的渴求力量。心理治療師會跟你說,愛分成很多種。「愛」也可以是個通稱,因為每個人對於愛的感覺有著非常多不同的細微差異。

有件事是我們都認同的:沒有愛,生命就無法茁壯。愛看起來可能像是種永恆的奧秘,是童話故事中的理想神話… 但是,當你開始透過人類圖的機制來探究愛,你會發現,愛就是關於連結。

人類圖易經裡有某些閘門帶著所謂愛的頻率,在人類圖中,我們稱之為「愛的閘門」。

在你的人體圖中,不論有多少愛的閘門有定義,不論是全部有定義、全部無定義、或者部分有定義,你體驗愛的方式都寫在這十個閘門裡。

當你做自己,並且瞭解愛的真實本質,你也就能接受對方的本質,能跟他們在一起,並且不會試著去改變或修正他們。透過遵循策略與權威,我們能夠從內在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愛的能力;這不僅對他人有益,也會對我們自己有益。

人類圖是奠基在根本且超然的愛之上,人類圖這工具可以協助每個人瞭解各式各樣的愛,瞭解愛如何運作,並且最終找到對自己的愛。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和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

「若你允許某人做他自己,而他也允許你做自己,那麼這就是愛。
除此之外都只能算是折磨。」
  –Ra Uru Hu


論關係

作者: Ra Uru Hu

打從一開始,當我跟人們分享他們的設計,他們第一件事通常就是拿來跟別人比較。這是人體圖架構很神奇的一個地方,就是人們可以很輕易地拿人體圖來做比較。

第一次接觸人類圖的新手剛拿到自己的圖,很容易就會拿來和別人的圖比對。他們對於圖上看到那些東西通常不怎麼深入理解,但他們仍舊能夠看出圖中的連結和相似處。

先瞭解自己

當你開始接觸人類圖,很自然地你會想要知道別人的設計是什麼樣子,尤其是別人是哪個類型。當你看著他人的圖,和自己的圖做比對,兩張圖最明顯的差異之處,通常就是你會開始去探究的地方。

要記得,有件很重要的事需要理解:不管是要探索什麼樣的夥伴關係,首先都是要從瞭解自己開始。當你非常清楚自己的設計之後,你才有辦法去意識到你在任何一段關係中所經歷的變化。

當你在觀察自己的圖,最先要去瞭解的就是圖中白色、沒有定義的地方。我的意思是,當你觀察自己的人體圖,你會發現,一張圖裡面能夠有定義的閘門數量是有限的。微中子帶給我們的印記就只會有那麼多。就算你的圖中有顏色的部分看起來好像很多,但實際上,你的設計裡絕大部分仍是沒有啟動、沒有定義的,也就是那些開放的、白色的部分。

接收器

接著,你要知道開放的意思是什麼。不管是開放的中心、開放的閘門、或者開放的通道,它們都不是空的或是壞掉的,因此也不是需要去修理的。這些開放的地方,事實上,是種接收器。要記得,當你在看自己的人體圖時,你看的是自己的差異性,也就是讓你和他人有所不同的那些元素。然而,會讓你變得和其他人一樣的,就是那些開放的地方,因為那就是你會受到制約的地方。

當你在看自己的設計時,你在看的通常是哪些地方有啟動,哪些地方有顏色,你在看的是你設計裡固定且持續運作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並不會改變。這些就是你與眾不同之處,而這也是為什麼在人類圖裡,每個人正確做決定的方式,就是要去信任這些固定有定義的地方。因為,從你的差異性來看,這樣所做的決定,對你來說才是正確的決定。

但大部分的人都是根據非我在做決定,根據他們設計裡的接收器在做決定,因為他們想要跟別人一樣,因為他們覺得有罪惡感,因為他們覺得羞愧,因為他們被制約要這麼做、被推促著要這麼做,這些都是外在的制約力量給他們的合理化藉口。

活出你的獨特性

然而,我們並不是要來活得跟別人一樣的。身為同樣的物種,我們其實本來就和他人很類似了。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活出自己的獨特性。如果我們不能活出自己的獨特性,那麼人類整體而言就無法繁榮興旺。所以,當你看著自己設計裡開放的地方,要去瞭解到,這些地方是讓你和外面世界連結的接收器。這些地方會讓你和他人連結。

當你從基因的層面去看人類的設計,你會發現,我們基本上是受到基因所左右的。而基因根本要務就是繁衍。基因只在乎這件事。若無法繁衍,基因就會滅絕。但基因不想滅絕,所以基因就要去繁衍。

另一個要素是,基因不想繁衍出更多相同的基因。基因總是想要創新, 越是去創新,就越可能承受得住突變,進而增加存活機率。

關於人類,需要瞭解一個很根本的事情,就是我們都受到和自己不同的特質所吸引。換句話說,由於我們在基因上有物種求存的需求,因此會受到制約能量的吸引。

毫無疑問地,這很顯然是個陷阱。外在的制約力量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導致人類拋棄真我,努力想要成為別人。但這並非身而為人的目的。然而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是有這麼強烈的制約力量,讓我們不自覺受到深深的吸引。

人類圖專業分析師的課程中,有關於伴侶分析的培訓。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們很深刻的個人關係裡,不管是與情人、父母、或子女之間的關係,能夠去洞悉關係中的機制是絕對必要的。

關係中的問題

我要提醒你們一件事。大部分關係中的問題都是出在,他們不是以正確的方式進入這段關係,而且在這段關係裡的人也都沒有以自身正確的方式在運作。這就是問題所在。去瞭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年來,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就是讓人們覺醒,去接受自己的設計、接受自己的本質、接受自己正確的運作,而且要帶領他們穿越困境,去體悟到,他們所處的這段關係,對他們來說是不正確的。很顯然地,這過程會讓人非常焦躁不安。

這些關係有可能牽涉到家人、事業、小孩等等。而我也沒有資格去要求人們把他們的生活天翻地覆地大改造。我純粹只是擔心人們是不是正確運作罷了。

以真我進入一段關係

但當我們談論到伴侶關係時,最好的伴侶關係,都是那些以真我正確運作去進入的關係。而要維護一段關係、讓這段關係能夠成長茁壯,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彼此的本質。

我們在機制中學習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無法改變任何人。你可以制約他人,但你無法改變他人。一旦你開始意識到,就算你改變了或對方改變了,你所在的這段關係都無法改善時,那你就已經在覺醒的道路上了。

這就是這門知識的精隨所在:不管外部的制約為何,不管是在跟朋友、同事、小孩、或任何人的關係裡,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在那關係裡以自身正確的方式運作。如果你在這關係裡正確地運作,那這關係對你來說就有可能會是行得通的。如果你是生產者,有來人問你說願不願意跟他交往,而你是有回應的,那麼這段關係對你來說就會是正確的。

不過,我並不是說,這樣的關係就會非常完美,也不是說這段關係就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並不是這樣的。這只是在說關係是否正確。如果你是3爻,而且你以正確的方式進入一段關係,這段關係會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正因為你是3爻人。

你進入這段關係是要來發掘什麼樣的狀態是不可行的。而人類之間關係的複雜程度超乎想像,因此絕對可以發掘到許多不可行的事情。但這並非意味著這段關係就是不正確的。只要你是以正確的運作方式進入這段關係,那麼這段關係就是它應該會有的模樣。

尊重他人的本質

還有一件事就是,在你和他人的關係裡,一旦你獲得了人類圖的知識,另一個人是否瞭解人類圖並不重要。你並不需要去教導他們瞭解人類圖。你不需要這麼做。如果你有小孩,當你在面對自己的小孩時,去瞭解他們的設計,有助於讓你不會成為制約的力量而給他們的人生帶來負面影響。

只要你尊重小孩的本質,那麼你就能以符合他們類型的策略需求來對待他們,而且也能細心地引導他們去正確地做自己。

人們的因緣際會是非常複雜的,我們與他人連結的方式也是非常複雜的。要做伴侶分析有非常多種的方式。但在任何關係裡,那最最根本的基礎,並不在於剖析那些錯綜複雜的連結和機制,而是在於做正確的自己。你必須要堅持依據自身的本質,受到相應的尊重對待。而你也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而且你必須順從你的內在權威,來進入一段新的關係。

如果你能這麼做,你就會發現,那些新關係對你來說會是非常有益、非常有收穫的。而過去所有的問題,過去你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所面臨的問題,都可能從此煙消雲散。這會是非常特別的體驗。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與圖片出處:Jovian Archive


淺談憂鬱閘門

作者:Ra Uru Hu

我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憂鬱,但有大半輩子的時間並不了解憂鬱的本質,只是靠著顯示者的能量硬著頭皮穿越。但透過人類圖,終於讓我能夠洞悉這個人類最特別的運作。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在某些方面擁有創造力,而我所指的創造力,是所謂突變的創造力,也就是說,這創造力能夠帶來改變與蛻變。而在人類圖,這一切都蘊藏在個體人的迴路裡。

有些人也曾聽我說過關於個體人與其在體內的特殊化學作用之關聯,這種體內化學作用就是憂鬱。我也談過許多關於人們要如何透過創作來轉化,讓這能量有個出口。

我觀察了這些所謂抑鬱症狀的許多層面,而我也回想起了青少年時期,有些時候會感到非常、非常的鬱悶,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回憶。而在那些鬱悶的時刻裡,我的處理方式通常是關掉燈光、播放喜歡的音樂、然後開始塗塗寫寫:我寫歡畫畫、寫作、和寫詩。許多青少年都有這樣的經歷,寫詩、寫日記、或者做著其他(創作的)事情。這是轉化憂鬱的方式,最終可能成為藝術,可說是世上最美的事物。

當我回想著憂鬱的特質,我最記得的是那療癒的感覺。在那哀傷裡有某種美感,在那種某些事物不太對勁的感受裡有著一種美感,而創作的過程也從中孕育而生。

我一直都熱愛音樂,我會演奏吉他,而且我的情緒中心、薦骨中心、和根部中心都沒有定義,吉他成了我憂鬱的出口,雖然我沒哭泣,雖然我不哀傷,但能聽著我的歌曲在哭泣,聽著旋律中的憂傷,是非常特別的感受。而要能成為這樣的媒介,憂鬱是必要的特質。

我有個很不尋常的設計,有非常複雜的單一定義,而且所有的通道都在個體人迴路裡。我對個體人運作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然而,即使你只有一個個體人迴路的閘門,沒有通道,而是只有單一個閘門,即使如此,那憂鬱的特質還是存在的,那創造力也是存在的。而這特質必定會顯現出來,可能因為制約、可能因為其他原因而顯現,但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是帶有這種潛能的。

我第一次在美國講課時,我來到新墨西哥陶斯鎮的市政廳。
開始講課前,有位女士上前來對我說:「你沒在笑。」
我說:「沒什麼事好笑的啊。」
她說:「嗯… 可是… 在宣傳單上… 不是說你受到了啟發嗎?」
這是很認真的對話。
我說:「不是。」
她說:「你不快樂嗎?」
我說:「是的,親愛的,我不快樂。」
然後她就離開了。

我是憂鬱的佛陀。有些佛陀笑容滿面,有些佛陀愁容滿面。

 

譯者:Harris Wang
原文出處:Jovian Archive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